早发现症状: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断
迎接新生命降临,本是充满喜悦与新奇的时刻。然而,对少数家庭来说,这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挑战,比如发现新生儿皮肤异常敏感,或是出现水疱。要是您看到宝宝身上有水疱、敏感性皮肤,或是皮肤有破溃(糜烂),感到担忧并寻求答案,这完全可以理解。新生儿皮肤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但这些症状可能指向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
本文旨在帮助家长、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了解什么是EB,为什么在新生儿期尽早发现这种疾病至关重要,以及医生如何进行诊断。
什么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基因疾病。EB的主要特征是皮肤和黏膜(比如口腔或咽喉内膜)极其敏感,轻轻摩擦或受到创伤,就容易起疱、破损。可以把皮肤各层想象成由内部 “胶水” 或锚状物连接在一起;而在EB患者体内,由于基因变化,这种 “胶水” 出现缺陷或缺失,导致皮肤各层分离,形成疼痛的水疱。
因为EB很罕见,许多医疗服务提供者可能对它并不熟悉,尤其是在新生儿期(Lucky等人,2021年)。所以,识别潜在症状并寻求专家评估至关重要。
为什么新生儿期的早期诊断很重要?
在新生儿期尽早识别EB极为关键。及时诊断能够立即启动适当的专业护理,这对宝宝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会产生重大影响。早期干预有助于:
- 预防并发症:新生儿皮肤娇嫩,水疱很容易引发感染、疼痛和营养问题。明确诊断后,医疗团队就能制定特定的护理策略,将这些风险降到最低(参考信息;Saad等人,2024年)。
- 开展适当护理:EB需要专业的伤口护理、疼痛管理以及皮肤保护。早期诊断能确保宝宝从一开始就得到符合其特定需求的正确护理(参考信息;El Hachem等人,2014年)。
- 提供家庭支持:确诊EB会改变生活。早期诊断能让医疗团队帮助家庭获得重要的心理社会支持、教育和资源,帮助他们理解并应对未来的挑战(Saad等人,2024年;Hon等人,2022年)。
识别新生儿EB的早期症状
虽然EB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差异很大,但新生儿的最初症状通常出现在皮肤上。家长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应留意以下症状:
- 水疱:这些是充满液体的囊泡,可能自发出现,也可能在轻轻摩擦或按压后出现,大小不一。
- 糜烂:这些是皮肤破溃、裸露的区域,可能是水疱破裂,也可能只是表层皮肤被擦掉(参考信息)。
- 皮肤缺失(先天性表皮发育不全):在某些患有特定类型EB的婴儿中,出生时可能就有部分皮肤缺失,常见于手、脚或头部(Pfendner和Lucky,1993年)。
- 敏感性皮肤:皮肤似乎轻轻一碰或摩擦就会剥落或撕裂。
如果新生儿出现无法用其他常见原因轻易解释的水疱或糜烂,就应考虑EB的可能,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参考信息)。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比如感染(如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或其他自身免疫性水疱病(尽管在新生儿中不太常见)(Leung等人,2018年;Huilaja等人,2014年;Karakioulaki等人,2024年)。
如何诊断新生儿EB?
诊断EB需要结合临床检查和特定检测。
- 临床评估:医生,通常是皮肤科医生或新生儿科医生,会仔细检查宝宝的皮肤,记录水疱或糜烂的外观、位置和分布模式。他们还会询问是否有类似皮肤疾病的家族史。
- 诊断检测:为了确诊并确定EB的具体类型,需要进行专门检测。
- 皮肤活检:过去,会取宝宝一小片皮肤样本(活检),然后用免疫荧光定位或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在显微镜下检查。这些检测有助于确定水疱发生的确切皮肤层(参考信息;Bardhan等人,2020年;Hon等人,2022年)。在特殊情况下仍会使用这种方法(Lucky等人,2021年)。
- 基因检测:近年来,基因检测,特别是一种称为下一代测序的方法,已成为诊断EB的首选且最具决定性的方式(Lucky等人,2021年;Pfendner和Lucky,1993年)。EB是由特定基因的变化(突变)引起的,这些基因负责生成皮肤结构和黏附所需的蛋白质。基因检测可以确定哪些基因受累,从而提供准确诊断,并有助于预测病情的潜在严重程度和发展过程。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已确认的EB亚型超过30种,与至少16种不同基因的突变有关,每种亚型的治疗和预后可能都不同(Bardhan等人,2020年;Mariath等人,2020年)。
专业护理的作用
由于EB复杂且罕见,最好由具备EB专业知识的多学科医疗团队来进行诊断和管理。这个团队通常包括皮肤科医生、遗传学家、伤口护理专科护士、营养师、疼痛专家以及心理社会支持人员。专门的EB中心能提供这种协调护理,并具备从新生儿期开始准确诊断和全面管理所需的知识和资源(El Hachem等人,2014年;Saad等人,2024年;Hon等人,2022年)。
了解未来
早期准确诊断是了解和管理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第一步。虽然目前EB无法治愈,但相关研究仍在进行,在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领域取得了有前景的进展(Hou等人,2021年;Bardhan等人,2020年)。了解EB的具体类型,有助于家庭和医疗团队为潜在挑战做好准备,并获得最合适的护理和支持网络。
如果您发现新生儿有异常水疱或皮肤敏感的情况,请立即咨询儿科医生。要求转诊至皮肤科医生或专门的EB中心,这是为宝宝获取答案和专业护理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Bardhan, A., Bruckner-Tuderman, L., Chapple, I. L. C., Fine, J.-D., Harper, N., Has, C., ... & Mellerio, J. E. (2020). Epidermolysis bullosa.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83(4), 620-641.
El Hachem, M., Giancristoforo, S., & Diociaiuti, A. (2014). Inherited epidermolysis bullosa.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173(8), 1005-1014.
Has, C., Bauer, J. W., Bodemer, C., Bolling, M. C., Bruckner-Tuderman, L., Diem, A., ... & Mellerio, J. E. (2020). Consensus reclassification of inherited epidermolysis bullosa and other disorders with skin fragility.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83(4), 614-627.
Hon, K. L., Chu, S., & Leung, A. K. C. (2022). Epidermolysis Bullosa: Pediatric Perspectives. Current Pediatric Reviews, 18(2), 178-188.
Hou, P.-C., Wang, H.-T., Abhee, S., Tu, W.-T., McGrath, J. A., & Hsu, C.-K. (2021). Investigational Treatments for Epidermolysis Bullosa. Expert Opinion on Investigational Drugs, 30(12), 1277-1290.
Huilaja, L., Mäkikallio, K., & Tasanen, K. (2014). Gestational pemphigoid.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 9(1), 1-6.
Karakioulaki, M., Eyerich, K., & Patsatsi, A. (2024). Advancements in Bullous Pemphigoid Treatment: A Comprehensive Pipeline Update. Clinical, Cosmetic and Investigational Dermatology, 17, 213-226.
Leung, A. K. C., Barankin, B., & Leong, K. F. (2018). Staphylococcal-scalded skin syndrome: evalu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14(2), 116-120.
Lucky, A. W., Whalen, J., Rowe, S., Marathe, K. S., & Gorell, E. (2021). Diagnosis and Care of the Newborn with Epidermolysis Bullosa. Neoreviews, 22(4), e223-e234.
Mariath, L. M., Santin, J. T., Schuler-Faccini, L., & Kiszewski, A. E. (2020). Inherited epidermolysis bullosa: update on the clinical and genetic aspects. Anais Brasileiros de Dermatologia, 95, 621-639.
Pfendner, E. G., & Lucky, A. W. (1993). Junctional Epidermolysis Bullosa. In M. P. Adam, L. G. Ardinger, R. A. Pagon, S. E. Wallace, L. J. H. Bean, K. Stephens, & A. Amemiya (Eds.), GeneReview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Saad, R., Duipmans, J., Yerlett, N., Plevey, K., McCuaig, C., Woolfe, W., ... & Mayre-Chilton, K. (2024). Neonatal epidermolysis bullosa: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90(3), 281-291.
本文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理解医学文献并撰写内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能存在不准确之处。建议读者参考文中提供的资料来源,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请注意,本文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