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中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治疗:最新疗法与预期
患有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可能面临各种健康挑战。NF1的一个常见特征是会长出一种叫做神经纤维瘤的肿瘤。许多神经纤维瘤体积较小,长在皮肤上,但有些瘤体较大,会沿着体内深处的神经生长,这类肿瘤被称为丛状神经纤维瘤(PN)。
丛状神经纤维瘤属于复杂的肿瘤,根据其大小和位置,可能引发严重问题,比如导致疼痛、影响肢体活动、损害器官功能或造成毁容。因此,对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治疗,是NF1综合治疗的关键部分。近年来,医学取得了不少进展,除了传统手术之外,也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对于NF1患者及其家人来说,了解现有治疗方案及其原理非常重要。本文将探讨目前治疗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方法,包括手术和更新的靶向疗法。
什么是丛状神经纤维瘤?
丛状神经纤维瘤是一种沿着神经生长的神经肿瘤。与皮肤上可见的小肿块不同,这些肿瘤可能非常大,呈扩散状,涉及多个神经分支。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属于良性(非癌性)肿瘤,但由于其大小以及对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压迫,仍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丛状神经纤维瘤引发的症状因生长位置而异,可能包括:
- 疼痛
- 运动或力量改变
- 膀胱或肠道功能问题
- 呼吸问题
- 视力问题
- 肿胀或毁容
由于丛状神经纤维瘤可能很复杂,并且影响身体的多个部位,因此治疗决策往往具有挑战性,需要由医学专家团队仔细考量。
传统治疗: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多年来,手术一直是治疗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主要方法,其目的通常是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以缓解症状或预防未来的并发症。
然而,手术切除丛状神经纤维瘤可能非常复杂。因为这些肿瘤与神经交织在一起,要在不损伤受累神经或附近组织的情况下完全切除肿瘤,往往很困难,甚至无法做到。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丛状神经纤维瘤被认为 “无法手术”,即考虑到肿瘤的位置或范围,手术风险太大或不可行。即使可以手术,也可能只能部分切除,而且肿瘤有时还会复发。研究指出,手术存在神经损伤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Armstrong等人,2023年;Fisher等人,2022年)。
靶向治疗:丛状神经纤维瘤治疗的新时代
随着对NF1根本病因理解的重大进展,靶向治疗应运而生。NF1由NF1基因突变引起,导致一种名为神经纤维瘤蛋白的蛋白质无法正常工作,进而致使一种称为RAS/MAPK通路的细胞信号通路过度活跃,从而促使丛状神经纤维瘤等肿瘤生长。
靶向治疗旨在阻断该信号通路的特定部分,减缓或阻止肿瘤生长。其中一类关键药物称为MEK抑制剂。MEK是RAS/MAPK信号通路中的一种蛋白质。通过阻断MEK,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NF1相关肿瘤的生长。
司美替尼(Koselugo)
司美替尼是一种口服MEK抑制剂,在治疗丛状神经纤维瘤方面展现出显著成效。在成功完成临床试验后,司美替尼成为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专门用于治疗患有NF1的儿童中出现症状、无法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的药物(Anderson等人,2022年;Fisher等人,2022年)。
包括Gross及其同事进行的关键SPRINT研究在内的临床试验表明,司美替尼可以显著缩小许多儿童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大小。在这些试验中,约70%的儿童出现了确认的部分缓解,即他们的肿瘤体积缩小了20%或更多(Gross等人,2020年;Gross等人,2023年;Armstrong等人,2023年)。
更重要的是,肿瘤缩小的同时,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往往也有了显著改善。患者和家长反馈,与肿瘤相关的疼痛减轻、活动范围改善、力量增强,毁容情况也有所减轻(Gross等人,2020年;Anderson等人,2022年)。长期数据表明,这些益处,包括疼痛减轻,在数年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持续存在(Gross等人,2023年)。
司美替尼通常每天服用两次。虽然疗效显著,但它可能会引起副作用。研究中报告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通常类似痤疮)、甲沟炎(指甲发炎)以及肌酸磷酸激酶(一种存在于肌肉中的酶)升高(Gross等人,2020年;Anderson等人,2022年)。大多数副作用可以控制,但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暂时中断治疗。在持续治疗期间,需要对已知的副作用进行持续监测(Gross等人,2023年)。
研究还在探索司美替尼用于尚未出现明显症状,但有此风险的丛状神经纤维瘤儿童患者,这表明它有可能预防未来的并发症(Gross等人,2022年)。同时,也有研究在关注其在患有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成人患者中的潜在用途和疗效(Kim等人,2024年;Solares等人,2021年)。
其他MEK抑制剂和靶向疗法
司美替尼的成功为研究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其他靶向疗法铺平了道路。
- 曲美替尼(Mirdametinib):这是另一种用于治疗NF1丛状神经纤维瘤的MEK抑制剂。一项针对患有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的青少年和成人的II期试验表明,曲美替尼使42%的患者出现部分缓解(肿瘤缩小),并显著且持久地降低了疼痛评分(Weiss等人,2021年)。曲美替尼前景良好,尤其适用于成年NF1患者,而司美替尼目前仅获批用于儿童。
- 其他MEK抑制剂:如比美替尼和曲美替尼等其他MEK抑制剂,也在作为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潜在治疗方法进行研究(Armstrong等人,2023年;Solares等人,2021年)。
- 卡博替尼(Cabozantinib):这是一种不同类型的靶向疗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在研究中,并且在患有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成人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疗效(Armstrong等人,2023年;Solares等人,2021年)。
这些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医学界正在积极寻找更有效、更个性化的NF1丛状神经纤维瘤医疗治疗方法。
观察等待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丛状神经纤维瘤没有引起症状或问题,且没有快速生长,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 “观察等待” 策略。这需要通过定期的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MRI扫描)密切监测肿瘤,观察其随时间的变化。如果肿瘤开始快速生长或引起症状,再考虑治疗方案(Armstrong等人,2023年)。当干预风险大于肿瘤当前影响时,观察等待是一种合理的方法。
综合护理和疼痛管理
治疗丛状神经纤维瘤通常不仅仅是治疗肿瘤本身。由于这些肿瘤会影响神经和周围结构,因此控制相关症状,如疼痛,至关重要。疼痛管理策略可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其他支持性措施。有时,还需要转诊给疼痛专科医生(Friedman,1993年)。
鉴于NF1和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复杂性,最好由多学科专家团队来管理治疗。这个团队可能包括神经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外科医生(如神经外科医生、骨科医生或整形外科医生)、疼痛专家、遗传学家以及其他在NF1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疗人员(Armstrong等人,2023年;Fisher等人,2022年;Farschtschi等人,2020年)。这种团队协作方式可以确保全面考虑患者病情的各个方面,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做出治疗决策
对于患有NF1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患者,没有一种 “绝对正确” 的治疗途径。是否治疗以及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
- 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大小和位置
- 它已经或可能引起的症状
- 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
- 肿瘤是否被认为可手术或不可手术
- 每种治疗方案的潜在风险和益处
- 患者和家属的偏好
应根据多学科团队的建议进行个性化治疗(Armstrong等人,2023年)。与医疗团队保持开放的沟通,对于了解治疗方案并做出明智决策至关重要。
治疗预期
被诊断出患有需要治疗的丛状神经纤维瘤,可能会令人感到畏惧。重要的是要记住,治疗通常旨在长期控制肿瘤及其症状,而不是一次性治愈。
- 靶向治疗:如果开始使用司美替尼等MEK抑制剂,需要定期进行监测检查,通常通过MRI扫描来检查肿瘤反应,并处理潜在的副作用。只要治疗的益处大于风险,且副作用可控,靶向治疗通常会持续较长时间,有时甚至数年。
- 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恢复时间会因手术复杂程度而异。特别是当肿瘤影响了运动或功能时,可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 持续护理: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定期与NF1治疗团队进行随访至关重要,以便监测肿瘤、评估症状,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靶向治疗的出现,为许多患者,尤其是那些有症状且无法手术的肿瘤患者,显著改善了治疗选择。
结论
丛状神经纤维瘤是NF1患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但我们对这些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虽然手术仍然是某些肿瘤的一种选择,但靶向治疗,特别是像司美替尼和曲美替尼这样的MEK抑制剂,为许多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使肿瘤缩小,并改善如疼痛等症状。
治疗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决策复杂且因人而异。与知识渊博的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是了解各种治疗方案、权衡手术、靶向治疗或观察等待的潜在益处和风险,并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的最佳方式,旨在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影响。持续的研究有望在未来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法。
References (APA Style)
Anderson, M. K., Johnson, M., Thornburg, L., & Halford, Z. (2022). A Review of Selume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Related Plexiform Neurofibromas. The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 56(1), 94–104. https://doi.org/10.1177/10600280211034526
Armstrong, A. E., Belzberg, A. J., Crawford, J. R., Hirbe, A. C., & Wang, Z. J. (2023). Treatment decisions and the use of MEK inhibitors for children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related plexiform neurofibromas. Neuro-Oncology Advances, 5(Supplement_1), i33–i43. https://doi.org/10.1093/noajnl/vdad005
Brown, R. (2023). Management of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Neurofibromatosis.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Oncology, 24(6), 665–678. https://doi.org/10.1007/s11864-023-01067-x
de Blank, P. M. K., Gross, A. M., Akshintala, S., Blakeley, J. O., Bollag, G., Cannon, A., Dombi, E., Fangusaro, J., Gelb, B. D., Hargrave, D., Kim, A., Klesse, L. J., Loh, M., Martin, S., Moertel, C., Packer, R., Payne, J. M., Rauen, K. A., Rios, J. J., ... Fisher, M. J. (2022). MEK inhibitors for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manifestations: Clinical evidence and consensus. Neuro-Oncology, 24(10), 1657–1671.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c105
Farschtschi, S., Mautner, V.-F., Lawson McLean, A. C., Schulz, A., Friedrich, R. E., & Rosahl, S. K. (2020). The Neurofibromatoses. Deutsches Ärzteblatt International, 117(20), 354–361. https://doi.org/10.3238/arztebl.2020.0354
Fisher, M. J., Blakeley, J. O., Weiss, B. D., Dombi, E., Ahlawat, S., Akshintala, S., Belzberg, A. J., Bornhorst, M., Bredella, M. A., Cai, W., Ferner, R. E., Gross, A. M., Harris, G. J., Listernick, R., Ly, I., Martin, S., Mautner, V. F., Salamon, J. M., Salerno, K. E., ... Widemann, B. C. (2022). Management of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associated plexiform neurofibromas. Neuro-Oncology, 24(3), 343–361.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b214
Friedman, J. M. (1993). Neurofibromatosis 1. In M. P. Adam, G. M. Mirzaa, R. A. Pagon, S. E. Wallace, L. J. H. Bean, K. W. Gripp, & A. Amemiya (Eds.), GeneReview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1109/
Gross, A. M., Glassberg, B., Wolters, P. L., Dombi, E., Baldwin, A., Fisher, M. J., Kim, A., Bornhorst, M., Weiss, B. D., Blakeley, J. O., Whitcomb, P., Paul, S. M., Steinberg, S. M., Venzon, D. J., Martin, S., Carbonell, A., Heisey, K., Therrien, J., Kapustina, O., ... Widemann, B. C. (2022). Selumetinib in children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and asymptomatic inoperable plexiform neurofibroma at risk for developing tumor-related morbidity. Neuro-Oncology, 24(11), 1927–1938.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c113
Gross, A. M., Dombi, E., Wolters, P. L., Baldwin, A., Dufek, A., Herrera, K., Martin, S., Derdak, J., Heisey, K. S., Whitcomb, P. M., Steinberg, S. M., Venzon, D. J., Fisher, M. J., Kim, A., Bornhorst, M., Weiss, B. D., Blakeley, J. O., Smith, M. A., & Widemann, B. C. (2023).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elumetinib in children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on a phase 1/2 trial for inoperable plexiform neurofibromas. Neuro-Oncology, 25(5), 956–967.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d013
Gross, A. M., Wolters, P. L., Dombi, E., Baldwin, A., Whitcomb, P., Fisher, M. J., Weiss, B., Kim, A., Bornhorst, M., Shah, A. C., Martin, S., Roderick, M. C., Pichard, D. C., Carbonell, A., Paul, S. M., Therrien, J., Kapustina, O., Heisey, K., Clapp, D. W., ... Widemann, B. C. (2020). Selumetinib in Children with Inoperable Plexiform Neurofibroma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2(15), 1430–1442.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912731
Kim, H., Yoon, H. M., Kim, E. K., Ra, Y. S., Kim, H.-W., Yum, M.-S., Kim, M.-J., Baek, J. S., Sung, Y. S., Lee, S. M., Lim, H.-S., Lee, B. J., Lim, H. T., Kim, D., Yoon, J., Bae, H., Hwang, S., Choi, Y.-H., Kim, K. A., ... Lee, B. H. (2024).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elumetinib in pediatric and adult patients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and plexiform neurofibroma. Neuro-Oncology, 26(3), 542–554. 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d193
Solares, I., Viñal, D., Morales-Conejo, M., Rodriguez-Salas, N., & Feliu, J. (2021). Novel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ies for patients with neurofibromat
本文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理解医学文献并撰写内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能存在不准确之处。建议读者参考文中提供的资料来源,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请注意,本文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